本次论坛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共同举办,国际儒联会长刘延东与日本前首相、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会长、国际儒联理事长福田康夫等出席并致辞。
北京大学会场
刘延东指出,回首中日2000年的交往史,和平友好构成了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。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,在双方共同努力下,人文交流全面发展,呈现官民并举、多渠道多形式的繁荣局面。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交织,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上升。无论国际局势如何演变,中日和平友好、合作共赢的大方向不能变。双方应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,积极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,顺应时代潮流,放眼地区和世界,共同助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东方智慧。
刘延东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亲身参与中日人文交流的难忘经历,表示中日和平、友好、合作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。她呼吁两国有识之士发挥影响力,持续推动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,为民众相知相亲和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条件、优化环境。
一是坚持汲古润今,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为基础推动文化交流,加强两国历史文化、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,加强在文艺、影视、动漫、新媒体、旅游、展览等大众文化和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。
二是立足当下,推进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健康等多层次交往。利用RCEP正式签署的契机加快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一体化走深走实,围绕数字经济治理和释放数字红利打造互利共赢新亮点,推动民间机构、智库、高校等组织论坛、活动,在多样化交流中增进友好合作。明年日本将主办东京奥运会,2022年正值中日建交50周年,中国将举办北京冬奥会,双方应相互支持,以奥运合作为纽带提升两国体育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水平。
三是面向未来,在谋划长远中应对时代课题,思考“中日关系的世界意义”,发掘共识、加强互信、化解分歧。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,中日互派留学生150万人次,其中中国留学生120万人次。要通过新技术、新平台,多渠道创造条件,促进两国青年跨越国界和时空、真诚交流,使中日友好代代相传。
刘延东致辞
福田康夫表示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重要,而文化交流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,也是促进人与人、国与国相互理解的桥梁。文化源于生活、没有国界,自古以来文化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通过文化交流使中日两国达到目前的良好局面。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对方国民的感情,文化是最有效的工具。希望两国深化文化交流,超越差异,共同享受对方文化,拉近彼此民众的心,促进中日和平与友好。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将为此作出努力。
福田康夫致辞
国际儒联荣誉会长、著名作家王蒙表示,中日两国作为隔海相望的近邻国家,文化上互相影响、互相促进,互通互补、互利互惠。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给予日本文化营养,近现代日本现代化的进步思想也曾反哺中国,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前进。在与日本朋友接触中,常为他们在中日文化交往中的诚恳热烈而感动至深。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亲近感,使得两国关系无论在顺利时和不顺利时,都带有温暖底色。见贤思齐、不同而和,应是两国当今的文化选择,也应是全世界互利共赢不可或缺的主旋律。
王蒙发言
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,教育交流是中日人文交流的重要基石,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。新冠疫情引发教育模式、创新范式、交流方式的变革,云端互访成为全球开放发展新常态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,以及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给全球带来的威胁,中日两国大学应当携手前行,在疫情防控、气候变化等众多前沿领域开展协同合作,争取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攻关成果,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郝平发言
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指出,文化交流在中日关系中有特殊重要作用,中日两国文化相通、相近,在2000年历史上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,是和合共生文明互鉴的最佳力证。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,是中日双方总结近年经验教训,在四点原则共识基础上着眼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提出的,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继续作出艰苦的努力。双方应着眼后疫情时代预作设计,积极开展双向人员往来并扩大人文交流。可通过相互支持对方举办奥运会进一步恢复人员往来,通过修学旅行等方式扩大青少年交流,不断增强中日友好的民意基础。
程永华发言
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、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林毅夫谈到,东亚成功在于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利用全球化开放市场经济,政府积极有为,发挥各国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比较优势;其根源在于人民有勤劳节俭、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,政府执政为民,以及全球化大潮使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成为可能。“思路决定出路”,东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成功发展,为建设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。
林毅夫发言
日本前文化厅长官青木保表示,文化意义和领域非常广泛,包括美食、影视、文学等,中国好的文化作品在日本非常畅销,好的文化作品能联结人的感情,具有政治和经济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。进入21世纪,东亚各国迎来新的文化时代,建设了很多大型文化设备,各国文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,很多文化产品被共享,文化共同体不断增多,根据这一情况,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应采用更加丰富的方式,创造更多的共同文化。
青木保发言
日本著名作家养老孟司谈到,文化是理性社会的解毒剂,现代都市人面临巨大的压力,需要艺术的慰藉,回归自然。当今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,人从自然的一部分变为信息化的一部分,患者到医院检查,医生甚至不需要了解患者,只需要查看检查数据,所以这已经是世界性的现象,需要文化这样的解毒剂。
养老孟司发言
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前理事长,日本前驻韩国、越南、法国大使小仓和夫指出,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关系,也是东亚的、世界的,我们谈世界之前应先看东亚环境,文化交流要在东亚环境下考虑问题。近年来,由于中国的飞速发展、日益强大,加上国际环境的种种变化,日本对中国的国民感情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,需要重视这一问题。因此,国民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。交流不能局限于文化领域,应扩大范围,如将环境问题与文化交流结合,加强社会弱者之间的交流,运用网络等新技术,使一般国民都能够享受到交流的成果。
小仓和夫发言
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理事长、日本前驻中国大使宫本雄二表示,加强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感情,应该以文化为中心来拉近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感情。文化不应是狭窄的文化,也应包含企业文化、大众文化、地方文化等广泛的文化。中日双方有共同的传统文化背景,要加强传统价值观的传承,加强年轻人的文化交流。
宫本雄二发言
中日双方嘉宾在友好、轻松、愉快的氛围中充分讨论,表达了希望友好交流、沟通思想、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。双方都赞同,无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,中日两国均应汲取东方智慧,为文明冲突与利益竞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,寻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绵延数千年,双方的文化思想具有许多共同的源流。中日在文化层面的这种亲近感,会成为对话与互信的根基,为两国文明的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两国应推动高水平文明对话,增进理解、共识与互信,为中日关系、区域发展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。